bat365中国官方网站由原bat365中国官方网站和原力学学院2018年组建而成,目前是bat365官网登录入口“双一流”建设的主建学院之一。原bat365中国官方网站具有百年的办学历史,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初成立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,学科带头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庆学教授,还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吕明教授、全国劳模和“三晋学者”寇子明教授等众多知名专家学者。原力学学院是我国弹塑性动力学、冲击动力学和生物力学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,注重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,培养了一大批有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经验的国外高校终身教授、国内学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人才。
机械工程学科、力学学科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机械电子工程、机械设计与理论、机械制造及自动化、车辆工程、矿山机械及自动化、工程力学、固体力学、流体力学、动力学与控制学科为二级学科博士点。拥有机械电子工程、机械制造及自动化、机械设计与理论、车辆工程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、固体力学、流体力学、动力学与控制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。机械电子工程学科、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和固体力学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学科,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和车辆工程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。
公司科研实力雄厚,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,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,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,省级院士工作站2个,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,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6个,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,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及行业中心7个,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,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。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7年底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,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机械工程学科位列“B+”档。力学学科建立了从材料宏细观力学行为到材料/结构一体化设计的实验与工程计算研究平台,多年来解决了航空航天、国防工程、高端装备、运载工程和矿业工程等领域存在的诸多科技难题。
bat365中国官方网站将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建设优秀团队队伍,实现培养一流人才、建设一流学科、产出一流成果的发展目标。
招聘计划:
一、高层次人才岗位:
高层次人才岗位情况及具体要求详见《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高层次人才岗位计划》/index.html。
二、教学科研岗位及团队博士后:
需求专业包括:机械电子工程、机械设计理论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、车辆工程、力学、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、飞行器设计(总体、结构)等相关专业。
三、招聘条件:
教学科研岗:
1、第一学历为国家统招全日制本科(不含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);本科、硕士和博士所学专业方向一致。 本科须毕业于本学科具有博士点的院校;博士须毕业于海外著名大学(U.S.NEWS、THE、QS、ARWU世界大学最新版本排名前200),或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A类学科,或双一流大学、双一流团队建设高校。
2、以第一作者,发表SCI 三区及以上论文1篇及以上,或本专业领域国内顶级EI刊物论文(学科提出,学校认可)2篇及以上。
3、能够用英文进行基本的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,英文写作熟练和口语流利者优先。
4、具有严谨诚实的学术态度、优良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团队博士后:
1、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;
2、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,申请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;
3、本校博士毕业生不得申请进入校内同一一级学科流动站;
4、学历条件:须符合各学科(平台、重点实验室)教学科研岗位博士毕业生招聘条件的本科学历层次要求。
5、以第一作者,发表SCI三区及以上论文1篇及以上,或本专业领域国内顶级EI期刊论文(须学校认定)2篇及以上;
岗位待遇:
教学科研岗:
1、接收为编制内教师,执行国家规定的博士毕业生工资标准。
2、岗位待遇及发放方式:
工资及绩效:按月发放(税前)。
生活补助(安家费):按照分档标准执行。学校协助申报“山西省来晋工作优秀博士毕业生奖励资金”和“太原市高校毕业生(高技能人才)来并工作生活补助和租房补贴”,其中包括:省级财政补助一次性发放10万元(税前);太原市生活补助20万元(税前),分五年按月发放。生活补助(安家费)除省、市补助外,剩余部分(税前)学校一次性补齐发放。
科研启动经费:按照分档标准执行,其中包括:省级财政科研经费5万元;剩余部分学校一次性拨付。
待遇及分档办法详见“博士毕业生招聘待遇一览表”/index.html。
团队博士后:
1、年薪20万元(税前,含个人和单位缴纳部分的五险一金),享受期限为2年。
2、在站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,享受学校重大科技成果一次性奖励。
3、在站期间可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(研究员系列),如达到留校任教条件,在站时间可连续计入工龄。
4、学校设立优秀博士后资助基金,用于奖励科研突出的优秀博士后。
5、出站需满足科研项目要求或学术论文要求,同时满足以下科研和学术要求的可自愿选择留校任教,满足出站要求的可择优推荐留校任教(详见/index.html)。
联系人:赵俊梅
联系方式:03516014008
E-mail:jixiedzb@163.com
有意加入团队的研究人员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上述邮箱。